English

从节日消费特点看商机

专家视角
2000-02-04 来源:光明日报 李金轩 我有话说

现在,全年只双休日就104天,加上元旦、春节、“五一”、“十一”、“中秋节”、“元宵节”以及“情人节”、“母亲节”等占全年时间的1/3左右。现在有些零售商店已出现平时周一至周五5天和双休日2天的商品销售额相差无几的现象。有人据此认为当前“节日消费无热点”。我对此有不同看法,我认为,在节日消费中存在以下种种变化,相应蕴含着各种商机。谁于细微处做出大文章,在这方面把工作做到消费者心里去,众多商机就将属于谁。

有意识购买趋强,

睡眠状态购买趋弱

依经验数据,人们在商店购物,有意识的购买大约占28%,而睡眠状态的购买几乎占72%。而在节日,尤其像春节这样被人们广泛重视的年节,这种情况发生明显变化,即有意识的购买趋强,睡眠状态的购买趋弱。人们不仅购买“年货”有明显的目的性,在购买其他商品时,也有明显的节日用项。比如,家俱、器品的添置、更新,亲友馈赠等商品的有意识购买。在这种情况下,商家平时所常采用的诸多唤醒睡眠状态的购买手法,似乎不再奏效,需要从商品本身的内在质量、外在包装、品种结构、周到服务等方面再筑商机。

价格折扣引力趋弱,

信息提示导购趋强

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,几乎家家户户都想欢欢喜喜过新年,广大顾客有意识的购买趋强,对于价格已不再像平日里的“货比三家”、“两两计较”。但是作为消费者,获取商品信息的能力相对不足,自我保护能力也相对较低,在年节购物相对集中时,存在想买而不知买什么,愿买而怕上当受骗的心理,客观上更需要商家当好信息参谋。

单人购物趋减,举家购物趋增

平时工作繁忙,单人购物较多,而在年节,全家人一起购物的现象多起来。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但给商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也提供了新的商机。为吸引顾客,使顾客高高兴兴地“把心留下来,把钱也留下来”,这就需要商家对诸如:如何妥善解决好孩子影响大人购物的问题;如何满足大人、孩子不同需要的问题;如何解决男士、女士购物习惯、购物方式、购物心理的差异问题;如何使来店的家人各得其所、其乐融融,留下美好印象,形成良好“口碑”的问题等等,给予注意和解决。

单纯专注购物趋减,

休闲、娱乐购物趋增

平时人们时间宝贵,来也匆匆,去也匆匆,多望一店购多品,减少串店的劳累。而年节则不同,通过购物,休息、娱乐,使自己轻松一下的消费者愈来愈多。许多顾客是举家同行,且常以消遣、闲逛为主,购物带有很大的捎带性。在这种情况下,顾客不仅在价格上,商品质量、销售服务上,而且在店堂布局、商品陈列、门前宣传上,都会有更高要求。

就近购物趋降,慕名购物趋升

由于就近大商场的建立,使得平日大多数顾客往往就近购物。慕名去某大商店的情况明显减少。而节日则不同,慕名购物增多,顾客的新面孔增多,而其中有一些,又不是即时购买,而带有较强的购物预期性。商家慢待节日闲逛的顾客,常常会失去平日的顾客。商家如果重视这类消费群体,树立好的形象,留下好的“口碑”,将会迎来他日的“财神”。

(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